
“一南力作”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請示將軍同意,本網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力作”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浴血榮光》
文/金一南
第十章 新生
印度、日本、中國最初遭遇的命運都一樣,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被入侵,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簽訂過不平等條約。中國選擇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印度選擇了“非暴力不合作”,日本則選擇了“脫亞入歐”。各個國家民族都在進行自己的選擇,這些選擇效果完全不一樣。當年選擇的效果在今天都很明顯。
中國革命,從全球化進程開始
現在把整個東方20世紀的歷史加以回顧。
中國革命,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中國革命,如果放在一個東方大背景之下看,能夠看得更加清楚。它就像一幅油畫一樣,光看一個高光點,光看一個局部是看不清楚的。只有把它并不很清晰的背景全部看清楚了,那么這個高光點,這個著力描述的地方,就會凸顯得更加厲害。所以,在回顧中國革命歷史的時候,應該看到一個更為巨大的里程碑。
就像現在談論全球化一樣,真正的全球化進程,實際上是從發(fā)現新大陸,發(fā)現新航線,從達?伽馬,從哥倫布,從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開始的。
這一點,非常像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本主義商品的低廉價格,是他用于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異族最頑強仇外心理的重炮,他迫使一切不想滅亡的民族采取資產階級生產方式,迫使他們在自己那里推行資本主義制度,變成資產者。一句話,他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毫無疑問,這就是全球化的進程。
所以,要看中國革命,實際上應該把它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之下。在這種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開始了資本主義向全世界的擴張,向全世界的掠奪。當時的亞洲國家,幾乎都面臨危險,不光是中國。
當然,中國面臨的危險是最直接的。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大英帝國憑借16條軍艦,4000名陸軍就能迫使當時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江寧條約》——我們后來稱為《南京條約》。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英軍18000人,法軍7200人,25000多人,長驅直入中國首都,殺人放火,把圓明園付之一炬。
前不久有關“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流失”的話題,圓明園內十二生肖的流失,就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英法聯(lián)軍25000多人長驅直入我們首都,殺人放火,把圓明園付之一炬,將十二生肖掠走。我們現在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包括購買的方法把它們拿回來,但是如果我們以為把這些牛首、馬首、兔首買回來就算終結了那段歷史,那我們把自己看得太簡單了。
中國近代以來,這種積貧積弱,這種喪權辱國,其中的教訓非常多,非常值得思考,不是用重金把十二生肖買回來就能了斷這段歷史的。
到了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開始了空前的割地賠款。甲午戰(zhàn)爭結束,實際上國土已經被多個帝國主義勢力范圍瓜分,中國淪落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過抗爭嗎?
在這其中,有過道光皇帝對英國宣戰(zhàn),有過咸豐皇帝對英法宣戰(zhàn),有過光緒皇帝對日本宣戰(zhàn),有過慈禧太后對十三國宣戰(zhàn),結果怎么樣?一次敗得比一次慘。而且國內還有太平天國起義,有捻軍起義,有白蓮教起義,有義和團運動,也都一次一次歸于失敗。
這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命運,這是中國大革命的背景。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發(fā)生革命,就像魯迅所講的一樣,地火在地下奔騰運行,熔漿一旦噴出,將要燃盡一切。
中國革命,能量聚積的時間太長,它不僅僅是從20世紀,它從1840年以來,無盡的探索都在蘊積這樣一個運動,就缺一個突破口。那么辛亥革命是這樣一個突破口,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但是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導致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篡奪,中國走向共和,沒有走成。
沒有走成共和的中國,又該經歷怎樣的選擇?可以把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命運與印度的命運作一個比較,與日本的命運作一個比較??梢钥匆豢?,在當時世界的整個東方,包括中國,包括印度,包括日本,是怎樣完成自己的選擇的。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