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力作”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心 勝
文/金一南
第一章 強軍之夢
自戰(zhàn)爭誕生出軍人這種職業(yè),它就不是為了承受失敗的。軍人生來為戰(zhàn)勝。我們這一代軍人享受著前輩威名的庇蔭。讓下一代軍人也踏上我們的肩膀,是我們的重任。
軍徽的光芒
在華盛頓西南群山環(huán)抱的昆特克爾,陸戰(zhàn)隊大學研究中心主任格羅夫仔細端詳著我們贈送的禮品,小聲發(fā)問:“八一”這兩個漢字是什么意思?我們解釋的時候,這位退役陸戰(zhàn)隊上校竟然專門拿來一個本子,一筆一畫認認真真記了滿滿一頁,然后叫來特藏部門負責人,叮囑將這篇說明和禮品一起放好,以便讓所有參觀者都知道其中的含義。在安那波利斯海軍軍官學院,我們又碰到一模一樣的情況。所有解釋都被認真記錄下來,成為他們的收藏。
這的確令人印象深刻。美國軍人對“八一”的含義雖然弄不清楚,但是通過交戰(zhàn)與交往,知道這個標記不能輕視。他們尊重佩戴八一軍徽的中國軍人。
我知道,軍人之間的尊重不會憑空產(chǎn)生。自1840年以來,近代中國沒有一支軍隊,像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樣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甚至成為他們的研究題目。這是先輩留給我們的資本。他們把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都澆注到其中去,終使八一軍徽在世界熠熠生輝。
與一支軍隊跋涉的萬水千山相比,人的生命何其短暫。
八一南昌起義的組織者,至今已無一幸存。半個世紀前在朝鮮戰(zhàn)場上打出國威軍威的猛將們,也不剩幾人。八一軍徽在不息的軍號和嘹亮的軍歌中,默默完成著生命的接力與更替。像一株參天巨樹,葉片年年脫落,新芽歲歲破枝,增長著一圈又一圈堅實的年輪。
在軍徽面前,每一代軍人都是過客。正因來去匆匆,有些人便只求功名利祿,聲色犬馬。一個中國軍人,如果腦中思慮的只是一己榮辱而不是祖國安寧,心中充滿的只是個人欲望而不是軍人的責任,他就玷污了軍徽的榮譽。即使他在財富與安逸中享樂一生,也是八一軍徽的不肖子孫。
我們這支軍隊在戰(zhàn)火硝煙中曾經(jīng)英雄輩出,戰(zhàn)將林立。和平時期是否還能繼往開來,無往不勝?回答這個疑問需要的不是理論,而是實踐。半個世紀的和平,人民解放軍以兩個感人至深的形象,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應。當群眾有難、急需幫助的時候,人們首先會想起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的雷鋒;當國家有難、強敵虎視的時候,人們首先會想起泡方便面就咸菜鉆研軍事學術、點半截蠟燭研究高技術戰(zhàn)爭的蘇寧。
雷鋒和蘇寧,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杰出代表,八一軍徽在他們頭上閃出了奪目的光輝。他們是和平時期的軍人,歡樂里人們看不見他們的身影,危難中人們卻離不開他們的精神。人民解放軍的血脈,通過這樣優(yōu)秀的軍人在不息地流傳。他們與八一南昌起義的英雄和朝鮮戰(zhàn)場上的勇士一樣,永遠與軍隊同在,與軍徽同在。他們的生命已經(jīng)超越了時空,嵌入了軍徽的輝煌之中。我軍的職能,正是通過這些生動感人的形象,深深銘刻在祖國和人民的心里。
世界上任何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軍隊,都離不開軍人的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未來,在于千千萬萬個雷鋒和千千萬萬個蘇寧。那些在茫茫瀚海中駐扎南沙高腳屋的海軍陸戰(zhàn)隊員,在滾滾洪水前死守荊江大堤的空降兵官兵,那些長年累月巡邏于邊疆大漠的邊陲衛(wèi)士,日日夜夜攻關于試驗室、為我軍新型裝備嘔心瀝血的專家教授,雖然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姓名,但他們卻是八一軍徽不竭的力量源泉。如同一支歌中唱的那樣:“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浪向前進,像那高空的長風一陣一陣吹不斷”。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的英勇獻身,才構筑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鋼鐵長城。
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守四方。21世紀已經(jīng)到來,我們看到了超級霸權如何憑借武力,在世界上肆意橫行的先例,也看到了一支軍隊失去軍威,一個國家便失去國威的教訓。世界風云變幻,周邊風云變幻,形勢在提醒我們:要保衛(wèi)祖國安全,捍衛(wèi)民族尊嚴,必須以我們的奮斗,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躋身于世界強師勁旅行列。我們這一代軍人享受著前輩威名的庇蔭,讓下一代軍人也踏上我們的肩膀,該是我們的重任。
當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時候,當閱兵方陣雷霆萬鈞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人民英雄紀念碑可以做證,“把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仍在喚動我們胸中的熱血。那一片片燦爛軍徽中發(fā)出的口號山呼海嘯,即是全軍將士致祖國的鋼鐵誓言。
真正的中國軍人,軍徽的光芒便是他的生命。這光芒不僅在帽檐上,更在心中。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張婧 雅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