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力作”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心勝
文/金一南
第一章 民族命運,在危難中奠基
我們的思維、認知、理論,應該跟上波瀾壯闊的實踐。
沒有思想的力度,無法穿透歷史與現(xiàn)實的紛繁煙云。
沒有力度的思想,每經(jīng)巨變,都不由自主要否定過去,企圖推倒重來。
播種,但不參與收獲的人
近代歷史中,國共雙方的眾多將領,都在歷史舞臺上表演了威武雄壯的話劇。有這樣兩位今天已經(jīng)鮮為人知的紅軍戰(zhàn)將:一位是紅十軍團第21師師長胡天桃,另一位是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團長王開湘。
1935年年初,由紅十軍團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支隊在浙江懷玉山失敗,胡天桃負傷被俘,蔣軍悍將王耀武負責審訊。第一次見面王耀武就驚呆了。他回憶說:“這位師長的上身穿著三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著兩只不同色的草鞋,背著一個很舊的干糧袋,袋里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別無他物,與戰(zhàn)士沒有什么區(qū)別。”時值嚴冬,天寒地凍,若不是被他人指認出來,王耀武絕對不相信面前這個人就是與他多次交手的紅軍師長胡天桃。
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王耀武作為首批特赦戰(zhàn)犯被釋放。在文史資料中,他一筆一筆地記錄下當年與胡天桃那場令他震驚不已的談話。
王:蔣委員長對你們實行寬大及感化教育,只要你們覺悟,一樣得到重用。
胡:我認為只有革命,堅決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軍閥,中國才有辦法。
王:我們也希望國家好,也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你說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有什么根據(jù)?
胡:國民黨掌握著軍隊不抗日,卻來打內戰(zhàn),還請帝國主義的軍官當顧問,這不是勾結帝國主義是什么?
王:共產(chǎn)主義不適合國情,你們硬要在中國實行,這樣必然會失敗的。
胡: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我愿為共產(chǎn)主義犧牲。
王:你知道方志敏現(xiàn)在在什么地點?
胡:不知道。
王:方志敏對未突入封鎖線的部隊有什么指示?
胡:不知道。
王:你家在哪里?家里還有什么人?告訴我們,可以保護你的眷屬。
胡:我沒有家,沒有家人,不要保護。
胡天桃后來被押解到王耀武的上司俞濟時那里,也無多余的話。俞濟時說:“你是紅軍的高級人員,不會不知道紅十軍團的情況。”胡答:“我不知道,你把我槍斃了吧。”
胡天桃雖然被槍殺了,但那場談話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共產(chǎn)黨人的意志與決心,卻令王耀武想了幾十年。王耀武當年一身將校戎裝,在寒冬中與衣衫襤褸、腳穿兩只各異草鞋、干糧袋內只有一個破洋瓷碗的紅軍師長胡天桃談論國家命運和個人生死。思想交鋒中,王耀武不是勝利者。
另一位是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團長王開湘。紅一軍團是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第2師第4團則是主力中的主力。王開湘當年34歲,是中央紅軍中一員猛將,遵義會議前后任第4團團長,在艱難曲折的長征途中一路先鋒一路烈火,飛奪瀘定橋,強攻臘子口,為紅色鐵流斬關奪隘,使紅4團威上加威。即使過去多少年,今天到瀘定橋頭駐足參觀的人們,看著那驚心動魄的 13 根鐵索,依然能感覺到“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氛圍。而另一處天險臘子口,山口僅寬30余米,兩邊全是懸崖絕壁,周圍盡為崇山峻嶺,除此口便無路可走。
當時第4團擔任主攻,團長王開湘親率兩個連從右側攀登懸崖絕壁,向敵后迂回。黑夜中正面拼殺正酣,一顆白色信號彈騰空而起:王開湘迂回成功!三顆信號彈又騰空而起,紅軍部隊發(fā)起總攻!與沖鋒號聲、機關槍聲和吶喊聲伴隨的,是王開湘在拂曉晨曦中的大聲呼喚:“同志們,天險臘子口被我們砸開了!”
第二天,彭德懷經(jīng)過戰(zhàn)場,見50米的一段崖路上,手榴彈彈片鋪了滿滿一層,有的地方還厚厚地堆了起來,這位久經(jīng)沙場的紅軍宿將連聲感嘆:“不知昨天第一軍團這些英雄是怎樣爬上這些懸崖峭壁,投擲手榴彈的!”
能闖過這樣天險的隊伍,怎能不是真老虎!當時離王開湘告別這個世界只差兩個月。沒有紀念碑的他披著硝煙立在那里,鋼澆鐵鑄,像一尊永遠矗立的戰(zhàn)神。
人類在繁衍,英雄卻不能復制。像胡天桃、王開湘這樣的戰(zhàn)將,在那支翻越萬水干山的隊伍中難以計數(shù)。他們沒有活到勝利那一天,沒有趕上評功、授勛、授銜,沒來得及給自己樹碑立傳,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xiāng)光宗耀祖。他們穿著襤褸的軍裝,帶著滿身戰(zhàn)火硝煙,消失在歷史帷幕后面,他們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壯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脊梁。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實習編輯 關茗月 編輯 瑞雪 審核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