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記憶
文/文化信使 謝曉豐(遼寧朝陽)
自小生活在農村廣闊天地里,蒲公英那嫩嫩的綠葉,那璀璨的金色花朵,燦爛奪目。至今對蒲公英的形象記憶猶新。
小時候,每到春天,一放學,小伙伴們就陸續(xù)下地挖野菜。除了苦麻菜、刺菜外,曲麻菜和蒲公英是小伙伴們的最愛。常挖的都有自己的領地。一到時間,索性直奔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而去。老付家大溝里邊有水芹菜,酸卜漿,壩頭有成片的苦麻菜,一片片金色的小花鋪天蓋地。只有水渠北的返漿地有曲麻菜,開春的時候很不起眼,東一棵,西一棵,后來氣溫升高,再來就是一片一片的,我們幾個小伙伴來到返漿地,開始各自為戰(zhàn),一人占據一小片,等我們抬起頭的時候,已經挖了多半筐。
于是就開始把眼睛看向那些蒲公英。這些蒲公英挖回家以后,一部分洗凈上桌成為每日必備的蘸醬菜,也有一些老葉和蒲公英花成為做菜餑餑的上好原料。母親是做家常飯菜的行家里手。把蒲公英稍稍焯一下,再加點鹽和蔥花??瓷先ズ芷胀ǖ挠衩酌?,由于母親的巧手瞬間變得滋味非凡。有時候上火了,母親就把蒲公英根和莖葉曬干的部分,用開水一沖,喝上幾杯就完全好了。我們也不明所以,只是每次都是如此這般,慢慢也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這蒲公英泡水似乎有些不同凡響。
后來我自己成家立業(yè),院子里的角落經常冒出一些蒲公英,早期采點嫩葉蘸醬,后來葉子漸漸老了,趕到周六周日,媳婦就特地采些看上去完好的葉子,用井水洗凈,放在陽光下暴曬,看看水汽蒸發(fā)的差不多了,用手摸摸發(fā)干。把家里鐵鍋涮干凈,用農村柴火燒火起鍋,最好是文火,待到蒲公英的甘香苦味被烤出來,即可住火。把經過烤制的蒲公英茶用草篩子或者簸箕放在室內陰涼通風處,陰干裝到玻璃容器里備用。這樣就不會吸濕,也不會串味,保持蒲公茶的原滋原味。
在農村有種說法,春天吃點苦,一年不受苦。把身體里的毒素和火氣統(tǒng)統(tǒng)消滅掉。也有人說,人生的春天吃點苦,一生不受苦。這事說來肯定不簡單,小時候吃點苦,歷經生活的酸甜苦辣,懂得生活的不易,經過生活的磨煉,人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經過生活的洗禮,自小懂事而不多事。身邊有些紈绔子弟,從小嬌生慣養(yǎng),長在農村卻分不清小麥和韭菜的大有人在。小時候有父母罩著,大了父母也老了,獨自去面對生活的風霜雨雪、風雨雷電。記得余華小說《活著》就刻畫了一位財主家的兒子富貴的形象,從小生活在蜜罐里,而不知道江湖的兇險,一夜之間輸盡萬貫家財。從天堂跌落到民間,受盡生活的萬般苦難。
現在種地的不知愛惜土地,只知一味地攫取,仿佛土地有無盡的金銀財寶可供搜刮。每到春天,上午種完地,下午就噴灑除草劑,地里山野菜基本失去了蹤影,過度使用農藥現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由蒲公英的失蹤,我想到了蕾切爾·卡遜女士,作為美國現代環(huán)保運動發(fā)起人,在1962年問世《寂靜的春天》一書,首次深度揭露了美國濫用DDT等化學藥劑的事實,描述了人類可能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在世界范圍內喚醒了人類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為了人類美好的明天著想,我們必須慎重使用化學藥劑。
我常常想,假如春天真的寂靜下來,失去了美妙的身姿。春天不再山花爛漫,鳥兒不再到處玩耍嬉戲,那春天還是春天嗎?那個時候人類身在何方……
小鏈接謝曉豐,遼寧省朝陽縣六家子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曾在六家子實驗中學、清風嶺鎮(zhèn)中心小學工作。高級教師,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愛好文學。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